大事年表

大事年表

歷史回顧

1929年

廣州越秀山三元宮住持麥星階與全真龍門派道人何近愚、陳鸞楷到香港粉嶺探訪李道明,期間四人倡議在雙魚洞山麓興建一座龍門正宗道院。響應此事的一共有八十人,而這座道院命名為「蓬瀛仙館」。

1930年

仲夏,「玉清寶殿」落成。

1934年

「蓬瀛僊館」牌坊落成。這一年前後興建的還有宗耀靜室(東齋前身)、宗潛道長阮公禪興紀念堂、宗虛靜室(南齋前身)等等,與主殿形成一個小型建築群。

1941年

12月,侵華日軍南下攻佔香港,香港進入史稱「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治時期。這時期蓬瀛仙館道侶四散,館務靠時任館長馮壽如支撐,而館內則只餘容永球及何姓道長兩人看守。

1948年

5月,與明論堂舉辦法會超度戰爭罹難者。這是蓬瀛仙館舉辦大型法會的最早記錄。

1949年


根據當年通過的《社團條例》向華民政務司署登記為道教社團,同時把住持一職改稱館長。

1950年

道侶決定修訂章程,館務運作由住持制度改為理監事制度。

▲首屆理監事合照。前排左起:李彥彬、黃景良、周紹光、陳鑑坡館長、趙傑堂副館長、梁寬、鄧逸楠。後排左起:陳金寧、唐澄浦、李森泉、馮慈、陸本良、梁福榮、劉撝生、羅偉鈞、余虎文。

1951年

「西齋」落成。

向政府申請得到後山土地,開闢園林。

1952年


「樂善亭」落成。

1954年


「積厚亭」落成。

1955年

「蓬萊閣」落成。這一年前後增建的還有「喜雨亭」。

1957年

夏季與粉嶺鄉事委員會首次合辦「夏季贈醫贈藥」,這項活動至少舉辦至1981年。這時期館員道侶亦經常發起救濟貧苦的活動。

1966年

「洞天福地」牌坊及「明臺」落成,兩者是蓬瀛仙館位置最高的建築物。

1969年

慶祝40周年館慶,4月慶祝永思堂擴建落成及啟建「息災拔幽法會」。

1971年

1月到3月,一連十講的道學講座公開在香港大會堂舉辦。

1972年


根據《公司註冊條例》註冊為「蓬瀛仙館有限公司」。

1977年

根據《稅務條例》申請為獲豁免繳稅的慈善團體。

11月,新大殿和護法寶殿工程舉行動土儀式。次年1月,工程正式展開,期間三位祖師暫移至蘭臺供奉。

1980年

11月,舉行三聖回鑾崇陞大典。

1985年

1月,三聖大殿「兜率宮」正式開幕。

委託上水廣安堂贈醫贈藥,是1980年代擴展社會公益事業的開端。

1986年

11月,與青松觀在粉嶺啟建「道教重陽全真法會」。

1987年

在上水彩園邨開辦彩園青年自修室,是首個營運的教育服務單位。

彩園青年自修室啟用

1988年

在粉嶺祥華邨開辦祥華老人服務中心(祥華長者鄰舍中心前身),是首個營運的安老服務單位。

1989年

慶祝60周年館慶。

4月,邀請國學大師蘇文擢在館內主講「道教在中國文化教育之要義」。

9月,在上水太平邨開辦太平幼稚園。

太平幼稚園開校

10月,下元法會當日在館內發現一朵靈芝,大可尺餘,狀若紫雲朵朵,神跡彰彰。

靈芝獻瑞

1990年

在上水天平邨開辦天平青年自修室。

1991年

首次贊助校際朗誦節道教詩文盃,其後每年贊助。

1992年

理監事會制度改為理事會制度,另設永遠館長和永遠顧問。

3月,在「互不隸屬,互相尊重,互不干涉」的原則上,與「全真三大祖庭」之一的北京白雲觀締結盟約。

1992年與北京白雲觀結為同源友好宮觀

11月,獲公司註冊處批准改名為「蓬瀛仙館」。

12月,舉辦首屆香港公開考試成績優良獎,其後每年舉辦。

1993年

在館內開辦中醫門診。

1994年

位於三聖大殿東面的「喜雨樓」落成。

11月,「太上道德經璧」、「十二生肖石刻」落成。

1996年

在大埔美豐花園開辦大埔老人服務中心(大埔長者鄰舍中心前身)。

成立香港道樂團,以中樂團形式演奏道教儀式的韻曲。

1997年


7月,香港道樂團出版首輯《仙樂集》音樂光碟。

1998年

位於三聖大殿西面的「元辰殿大樓」和「軒轅問道圖」落成。

10月,元辰大樓三樓「元辰殿」開光。

贊助廣東省東源縣東源中學興建的6號教學樓「蓬瀛教學樓」舉行開幕儀式。這是首個贊助的中國大陸興學項目。

1999年

慶祝70周年館慶舉辦一連串活動。

3月,道教百科全書網站「道教文化資料庫」啟網。

2001年

與青松觀倡議香港道教節。

11月,與香港中文大學宗教系、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發起舉辦「道教音樂匯演」。為擴大這個項目的規模和影響,從2005年第5屆起蓬瀛仙館將活動交由中國道教協會主辦,並繼續擔當支持和協調的角色。

2002年

開辦首部「流動中醫診療車」,診療車走入新界偏遠鄉村為居民診治和送藥。

6月,與台北指南宮舉行結盟儀式。

2002年與台北指南宮結盟並舉行通天大醮

 

2003年


開始出版《道學研究》學術期刊。

2004年

慶祝75周年館慶。

2月,元辰殿大樓二樓「觀音殿」開光。

12月,首個道教電視頻道「道通天地」啟播。

2005年


開始出版《蓬瀛仙館道教文化叢書》。

2006年

1月,成立「香港中文大學道教文化研究中心」,推動道教學術研究、舉辦課程和各類活動。

7月,「香港中文大學道教文化研究中心」首次舉辦「道教文化及管理暑期研修班」,邀請中國大陸道教學院派師生來港交流。

9月,「香港中文大學道教文化研究中心」與該校專業進修學院合作首次舉辦「道教文化證書課程」。

2007年

7月,全力參與「首屆國際道德經論壇」(「國際道教論壇」前身)。

11月,全力參與香港道教聯合會啟建「丁亥年太上金籙羅天大醮」。

2008年

5月,在大埔美豐花園開辦「大埔社區保健中心」。

10月,首次與北京白雲觀和台北指南宮舉辦「兩岸三地道教宮觀聯誼活動」。

11月,成立「上海音樂學院蓬瀛道教音樂研究基金」,推動道教音樂學術研究。

2009年

慶祝80周年館慶舉辦一連串活動。

2010年

東華三院恢復為轄下廟宇啟建中元法會的傳統,邀請本館經懺團為其主持。

資助在香港地質公園內開辦吉澳地質教育中心,項目於2019年擴展為吉澳故事館。

2011年

位於屯門的中藥酒廠房投入生產,繼續採用傳統配方和工藝製造「蓬瀛跌打酒」。

 

8月,香港道樂團舉辦了「樂在虛無飄渺中」專場音樂會,由於觀眾反應熱烈,其後音樂會發展成一個系列,而從2015年起更獲邀為每年「香港文化節」的固定項目。

2012年

資助在香港地質公園內開辦「荔枝窩地質教育中心」。

設立「香港中文大學敬文書院蓬瀛仙館獎學金」。

10月,設立「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蓬瀛仙館助學金」,全額資助該院貧困學生完成整個大學課程。

2013年

3月,與仁濟醫院合辦、位於屯門青山村思親公園開幕。

9月,開始成為「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的協辦團體。

2014年

慶祝85周年館慶舉辦一連串活動。

2月,首次在農曆新年期間舉辦「順星迎祥拜太歲」儀式。

4月,為慶祝85周年館慶舉辦「敬老粵劇欣賞會」,由於演出水平極高,口碑載道,其後每年舉辦。

6月,首次舉辦「青年交流團」,帶領中學生遊覽祖國歷史文化名勝及宮觀,並與當地青年學生交流,以及認識當今中國的社會發展狀況。交流團足跡至今已經遍及廣東省多個城市、福建省泉州市及陝西省西安市。

9月,開始成為「元朗公立中學校友會小學」的協辦團體。

12月,得到香港特區政府支持,以「保護單位」的身份將「全真道堂科儀音樂」申報,成功列入國務院公布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12月,與上海城隍廟合作出版《當代視角下的道教神學叢書》。

2016年

增建「十二生肖銅首」與「二十四孝瓷畫」。

11月,在上水祥龍圍邨開辦祥龍圍綜合服務中心,使蓬瀛仙館營運的社區服務進一步涵蓋「家庭及兒童福利服務」的領域。

11月,與新加坡贒當宮舉行結盟儀式。

2017年

11月,與北區愛心基金合作開辦第二部「流動中醫診療車」。

11月,全力參與香港道教聯合會啟建的「丁酉年太上金籙羅天大醮」。

2019年

慶祝90周年活動舉辦一連串活動。

2月,首次在大年初一子時舉辦「迎春接福獻頭香」活動。

3月,與仁濟醫院合作的「感創智善流動車社區支援計劃」舉行啟動典禮。

6月,慶祝九十周年館慶與尖沙咀街坊福利會合辦「關愛長者盆菜宴」。

9月,慶祝九十周年館慶就仁濟醫院、博愛醫院、北區醫院和大埔醫院的慈善捐獻項目召開新聞發佈會。

10月,資助將香港地質公園吉澳地質教育中心擴展為吉澳故事館。

2019年資助香港地質公園吉澳地質教育中心擴展為吉澳故事館

12月,舉行90周年館慶晚宴。

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