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歷史

「八大神」像轴之一,太乙雷声普化天尊(1930年广州三元宫弟子张伟 绘)

派宗龍門 雙魚築館

1929年,广州越秀山三元宫住持麦星阶与全真龙门派道人何近愚、陈鸾楷同游香港,留宿于道侣李道明在粉岭安乐门村的别墅本立园。期间众人遥望双鱼洞一带山色秀丽,于晨曦初照时更看到半山中浮起五色祥云,赞叹那里正是人间仙境。众人有感而发,倡议在双鱼洞山麓兴建一座龙门正宗道院,作为道侣潜修的地方。众人回到广州后立即邀约同道集资买地,并将这所道院命名为「蓬瀛仙馆」。

▲ 蓬瀛仙館1950年代後期

適時應化 廣闢善基

在创馆初期,蓬瀛仙馆主要供道侣研经修养,同人清虚自守,力崇简约。直至1950年代,同人有见香港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转变,为求适时应化,广辟善基,决定改订章程,采用理监事制度。嗣后山门对外开放,并渐次开展施衣、赠药、济贫等善业。1951年,蓬瀛仙馆更向政府申请取得后山地段,经多年悉心规划,先后营建西斋、坤堂、从福亭、积厚亭、乐善亭、喜雨亭、蓬莱阁、永思堂、明台等建筑,园林景致,鸟语花香,成为新界一处胜景。

蓬瀛仙館1970年代
▲ 1970年代攝

改組註冊 繼往開來

随着馆务发展,事务日益增多,同人考虑到要在社会上作进一步发展,故此于1972年向公司注册处注册为「有限公司」,以发展为一个集宗教、文化和公益于一体的现代宗教机构为目标。

鉴于善信游人与日俱增,自1970年代末起同人开始重新规划全馆布局。1980年,恭奉太上道祖、纯阳吕祖师、长春丘祖师的三圣大殿「兜率宫」扩建完工,其两侧的喜雨楼和元辰殿大楼亦相继落成。太上道德经璧、十二生肖石、轩辕问道图、十二生肖铜首、二十四孝瓷画等雕塑和装饰,把道教文化融合于建筑艺术之中,设计匠心独运,饶富特色。鸟瞰蓬瀛仙馆,可见到殿宇房舍,庄严巍峨,鳞次栉比,园林错综其间,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和道观文化的特色。

弘道立德 濟世度人

向社会大众弘扬道教信仰和文化从来是蓬瀛仙馆的一大要务。自1990年代以来,蓬瀛仙馆的弘道工作紧贴时代的发展,以讲座、出版、展览、音乐、互联网、影视作品等交织出道教文化的新形象,当中较为显着的工作有香港道乐团、道教音乐汇演、百科全书形式网站「道教文化资料库」、《蓬瀛仙馆道教文化丛书》系列、《道学研究》学术期刊、《道德经》文化展览、「道通天地」频道等等。此外,为了推动道教学术研究,蓬瀛仙馆分别于2006年及2008年与香港中文大学及上海音乐学院展开了合作。

蓬瀛仙馆传承广东全真龙门派的传统,馆内的经忏团除了负责日常仪式和应缘法事外,更经常参与本地和海内外的大型宗教活动,致力宣扬科范。为传承和发扬科仪经忏文化,蓬瀛仙馆以「保护单位」的身份成功将「全真道堂科仪音乐」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遵循道教「济世度人」的信念,蓬瀛仙馆的公益活动随着时代发展,从早期以赈济为主,转为发展有组织的医疗、教育及社会服务,以照顾社会基础大众对非牟利服务的需要。蓬瀛仙馆从1996年加入香港社会服务联会,现时办有中医门诊、流动中医诊疗车、幼稚园、青年自修室、奖助学金、长者邻舍中心、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等等多个项目。除此以外,蓬瀛仙馆经常支持政府、公营机构和其他团体的公益事业,尤其是协助改善新界东的公共医疗服务。

道教信仰一脉相承,蓬瀛仙馆先后于1992年、2002年和2016年,与北京白云观、台北指南宫和新加坡贒当宫结盟,展开紧密的交流和合作,共谋发展,期望能为大阐玄风、创建和谐,作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