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堂介紹

殿堂介紹

殿堂介紹

  • 三聖大殿兜率宮
  • 元辰殿
  • 觀音殿
  • 護法寶殿
  • 福德祠

由於兜率宮供奉道德天尊、純陽祖師和長春祖師,所以稱作「三聖大殿」。「兜率」二字是天界的名稱,例如純陽祖師《前八品仙經.太極化育品第一》說:「玉皇至尊在兜率凌霄天宮。」

三聖大殿是1970年代末建造,1980年落成啟用,是一棟仿古建築。三聖大殿的外觀參照古代的「大式建築」,當中的結構及裝飾都富有深意,並符合中國傳統建築的特色。

大式建築

本館大殿尊奉了兩位「帝王」,太上道祖在唐代被追尊為「太上玄元皇帝」,而純陽呂祖亦在元代被封為「純陽演正警化孚佑帝君」,因此在建築上參照古代「大式建築」。屋頂採用重檐歇山頂,兩層屋面及出檐(即房頂伸出牆壁的部分)鋪古代皇帝才可以使用的黃色琉璃瓦,並加入皇帝專用的龍形裝飾。

龍形裝飾

在大殿的四處都可以見到飛龍的雕塑及圖紋,而當中最明顯的就是屋頂正脊上「二龍戲珠」的陶塑。雙龍及寶珠底下都加上了祥雲裝飾,而寶珠有火焰之紋環繞,寓意龍舞旭日,照遍大地。大殿的額枋亦以大量「二龍戲珠」作裝飾,而由梯階至殿宇四周以花崗岩所製的石欄杆,均立有一個個圓柱形的飛龍祥雲石飾。

獸形裝飾

屋頂上的正脊兩側、戧脊(屋頂兩個斜屋面交接處形成的外角)及出檐端都各有不同的脊獸造形,形相各具特色。正脊兩端的脊獸名為吻器,又名蚩吻,一般被認為是龍的兒子,其外形是以口吞咬著正脊。垂脊(正脊兩端至屋檐四角的屋脊)末端有一頭獅相垂獸,此垂獸在建築上可起防止垂脊瓦片滑下及固定屋脊之用。戧脊前端共有六個琉璃構件,最前為跨鳯仙人,之後的順序是龍、鳳、獅子、天馬、押魚。戧脊再往後上一級的是鰲魚戧獸,是中國傳統常見的獸形裝飾構件。古代的建築多以木為主料,十分忌憚火災。而鰲魚被視為水獸,故設於屋脊橫樑上可作鎮宅防火的象徵。大殿屋檐的下端也有一隻凸出的獸首,名為套獸,套在角樑榫上,防止樑頭被雨水侵蝕。

從跨鳳仙人往後計起,不計算再上一級的鰲魚戧獸,多以三、五、七、九、十等數排列。戧脊上的脊獸數目愈多,代表建築物等級愈高。在古代中國,只有北京故宮太和殿有最高等級十隻脊獸,依序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斗牛、行什。它們除了用以顯示等級之外,也可以為建築物增添活潑靈動的氣息。

天花上有仙宮和仙鶴,左右兩側有降龍神像和伏虎神像。

太上老君在道教信仰中地位極為尊崇,與元始天尊和靈寶天尊並列為品位最高的三清天尊。道教相信老子其實是太上老君的化身。《太清寶誥》說:「隨方設教,歷劫度人。」為了度化世人,老君多次分身下降,根據道經記載,老君在上古曾經化身為郁華子、大成子、廣壽子、廣成子、隨應子、赤精子、務成子、尹壽子、燮邑子等聖人。在春秋時代太上老君再化身為老子,為世人留下了《道德經》這部經典。本館道祖聖像束髻長鬢,白髮白鬚,面容慈祥,身穿八卦袍,手執塵拂,端坐於大殿正中。

老子為楚國苦縣人,在周王朝擔任守藏室之史(管理文獻典籍的人)。老子學識淵博,孔子就曾經向老子問禮。老子晚年離開中原之前,為世人留下了《道德經》。《道德經》是道教最重要的典籍,其認為道就是天地萬物的根本,而人應崇尚清靜無為,這在當時已經成為一家之說。

呂祖,姓呂,諱名嵓,字洞賓,號純陽子,即為大家所知的八仙其中一位。呂祖在酒肆與正陽祖師鍾離權相遇,經「黃粱一夢」點化修道,最後在鄂州黃鶴樓得道飛昇。呂祖經常化身成不同人物,以離奇古怪、層出不窮的方式驚醒度化眾生,道教用「飛劍貨藥、警化無方」來概括呂祖教化眾生的事蹟。本館呂祖聖像束髻插簪、黑髮黑鬚,面容清秀。身穿青色右衽道衣,手執塵拂,端坐於大殿左方。

「黃粱一夢」:一次鍾離權祖師與呂洞賓在酒肆中相遇。鍾離權祖師命人烹煮黃粱飯,呂洞賓在等待期間睡著了,夢中高中狀元、娶妻生子、仕途暢達,後來卻慘遭陷害、流落異鄉、妻離子散。大起大落的人生把呂洞賓嚇得從夢中醒來,隨即聽見鍾離權祖師對他說:「黃粱飯還沒有蒸熟,你卻一夢遊走過華胥樂土。」呂洞賓頓覺人生虛幻,於是醒悟,後來便跟隨鍾離權祖師修道。所謂「黃粱夢覺」和「南柯一夢」都是相似典故,比喻名利及富貴的虛幻和短暫。

呂祖的故事還有很多,道教有講「飛劍貨藥、警化無方」,可以用來概括呂祖教化眾生的事蹟。「飛劍」是指呂祖擁有神功,可以斬妖除魔。「貨藥」是指呂祖經常幻化成不同人物賣藥感化眾生。「警化無方」概括了呂祖四出以離奇古怪、層出不窮的方式驚醒度化眾生。華南地區大多信奉呂祖,所以呂祖的乩壇最為普遍。

丘祖,諱名處機,字通密,號長春子,被全真道尊奉為龍門派開山祖師。丘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事蹟,就是於七十多歲高齡時,遠赴西域覲見成吉思汗,對其加以勸告,減少殺戮。本館長春丘祖師聖像束髻戴金冠,黑髮黑鬚,面相莊嚴。身穿青色右衽道衣,手執塵拂,端坐於大殿右方。

「一言止殺」:當蒙古成吉思汗派使者迎請丘祖會面的時候,丘祖已經七十多歲,但他依然從今日的山東、北京,一直走過內蒙古、新疆,到達阿富汗與成吉思汗會面,並勸他減少殺戮。成吉思汗很重視這次會面,亦尊重丘祖的身份地位、言行德行。因此,蒙古入侵中國北方時,殺戮明顯減少,中原數十州郡的人民亦倖免於難。

大殿外懸掛有三塊牌匾,分別對應老君、呂祖和丘祖。對應老君的牌匾寫著「尊道貴德」, 指出了道教信仰核心,道教相信萬物都是由道化生出去的。「理綜三教」對應呂祖,讚揚呂祖把儒釋道三教的思想精華融合起來。而「仁動九重」,與丘祖西行「一言止殺」的典故有關,歌頌其仁心有九重天那樣高。

在廣東全真龍門派儀式傳統中,最常見的擺壇方式是五老壇。壇中五張拜枱(經案)象徵了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做儀式時上面安奉五方五老天君,代表了宇宙五方的結構。壇上供奉了五方五老天尊,分別是東方青靈始老君、南方丹靈真老君、西方五靈玄老君、北方皓靈皇老君、中央混元黃老君。

在中央的拜枱上供奉了五樣供品。道教不鼓勵殺生祭祀,而是以香、花、燈、水、果作供品。

香,道教有謂:「道由心學,心假香傳。」學道由心而學,心意須憑藉香火傳遞。
花,是自然界最美麗的東西。
燈,代表光明、長壽。
水,代表潔淨。
果,代表圓滿。青、紅、黃、白、黑五色圓形水果象徵五行,亦意味用最豐富的元素去供養神明。

本館每日開館及閉館,或在儀式舉行時,都會將大殿兩側的鐘、鼓擊響三十六通,寓意響徹道教天界中的三十六重天。

這個銅鐘是本館早期文物之一,民國23年(1934年)由馮宗修及駱宗勝道長捐贈,一直沿用至今。蓬瀛仙館道脈源於廣州,鐘上刻有「蓬瀛仙館」及「廣州天成路永盛泰鑄」字樣,說明這個銅鐘是由廣州製造,完成後運抵香港。

元辰殿位於元辰殿大樓三樓,1998年10月開幕。殿內供奉先天斗姥老君,及六十甲子太歲。道教認為斗姥元君是統轄星宿的尊神,而太歲神都是由歲星所演化的星君,故斗姥及太歲通常都會出現在同一殿宇中。

斗姥元君是眾星之母,太歲亦與星辰有關(太歲的「歲」即歲星,是古時木星的稱呼)。道教會根據各個殿內供奉的神明作相應裝潢,斗姥與太歲均屬於星宮斗府,故本館因應中國古代天文觀,將元辰殿布置成星界。為此,元辰殿殿頂就以四靈二十八宿為裝飾。

今天我們熟悉西方天文學講的十二星座,而同一位置的星辰,在中國傳統星學中則分為二十八宿。「宿」是停留的意思,所謂二十八宿是太陽和月亮在星空上停留的二十八個位置。這二十八個位置分為東方蒼龍、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四組,稱作「四象」或「四靈」。而傳統上以北斗斗柄所指的角宿起始,依次為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虛、危、室、壁、奎、婁、胃、昴、畢、觜、參、井、鬼、柳、星、張、翼、軫。

斗姥元君,簡稱斗姥或斗姆。根據明代《正統道藏》所收錄的《太上玄靈斗姆大聖元君本命延生心經》記載,斗姥尊號為「九靈太妙白玉龜臺夜光金精祖母元君」,又有「中天梵炁斗母元君紫光明哲慈惠太素元后金真聖德天尊」等尊號。據此經所載,斗姥曾發下至願生下聖子,以補裨造化,統制乾坤。一天,斗姥沐浴於九曲華池,池中湧出「白玉龜臺神獬寶座」。斗姥遂登上寶座怡養神真,修鍊精魄,沖然攝炁。當修鍊至果證玄靈妙道之際,無極微妙光明洞徹華池,化生金蓮九苞。後經歷人間七晝夜的時間,華池光明愈熾愈盛,上騰九華天中,最終化成北斗九皇,即天皇、紫微、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因此斗姥亦為北斗眾星之母。

本館斗姥元君聖像形相莊嚴,具四面八臂,結跏趺(即類似盤膝)坐於蓮花白玉寶座之上。斗姥四面之相各有不同,有慈祥、憤怒、莊嚴及猙獰的面容。斗姥最上一雙手高舉日、月,代表統轄眾星;第二雙手持帝鐘及金磚兩種法器;第三雙手執弓箭及戟;第四雙手則結手印。

古代以干支紀年,由甲子到癸亥為一週,共計六十年,每年皆有一位太歲值年,即六十太歲,管理當年人間禍福。而「本命太歲」則主管人一生的吉凶命運。

拜太歲

禮拜太歲祈求福庇,是道教信仰傳統。禮拜「本命太歲」時,亦要禮拜當年的「值年太歲」,以保佑當年事事順利。每年立春後,善信便可向斗姥元君、當年太歲及「本命太歲」上香叩稟,發願行善,祈求當年平安順遂。至年尾冬至前,善信應酬謝斗姥與六十太歲,報答神明保佑之恩。

「攝太歲」,是古時的人在「拜太歲」時,把香油金攝在太歲像下,久而久之形成的習俗。本館每個太歲神下都設有一個收集箱,方便善信「攝太歲」。

觀音殿位於元辰殿大樓二樓,2004年2月開幕。殿中央供奉了一尊由漢白玉雕刻的觀音像,塑像後方以竹林作為裝飾,取意觀音大士於紫竹林修行。兩旁則供奉了南斗星君和北斗星君。殿內四周亦設置了禮斗祈福用的斗桶和斗燈。

觀音,又稱為慈航道姥、觀音大士。眾生如果受到種種苦惱,只要一心稱誦觀音尊名,觀音能即時觀其音聲,使他們得到解脫,「觀音」之名亦由此而來。每年農曆二月十九日及六月十九日,本館均會舉行朝賀儀式慶祝觀音寶誕。

觀音殿中央的觀音像由漢白玉所製,由於觀音的法場是紫竹林,所以塑像周圍布置竹子作為裝飾。

道教的核心信仰是「尊道貴德」,修道即修仙之道。「仙」字由「人」字和「山」字組合而成,寓意人在山中,即進山修煉,追求與自然合一,與天地同壽。另一寫法是「僊」,象徵神仙是由人變成。道教崇拜觀音,因為觀音是由人修道而成為仙真,能給予修道之人很大動力。

觀音像兩旁供奉了南斗星君和北斗星君,道教有謂:「南宸增福壽,北斗注長生。」所以人求福壽,通常禮斗。蓬瀛仙館每個月都會舉行禮斗祈福儀式。

觀音殿內常年設有斗桶、斗燈,本館會把善信名字寫上,以求福庇。

斗燈:又名「鴻運燈」,是讓善信祈福、禮拜斗星的用品,取光明、長壽之意。

斗桶:同樣是禮斗用品。斗桶內放有不同物品,添好意頭。例如燈代表長壽,米代表豐衣足食,秤和算盤有利做生意,鏡和剪刀可以破邪等。

斗桶內的「斗牌/斗板」:將禮斗善信的名字上達天庭。

每年九皇誕後,善信可以重新登記常年禮斗,或供奉設在觀音殿內的斗桶及斗燈,讓經師在每月禮斗儀式中向斗姥元君及北斗星君上表祈福。

護法寶殿建於三聖大殿之前,是蓬瀛仙館供奉道教護法神王靈官的殿宇。此殿的獨特之處是建築於連結東齋與西齋的天橋之上,使到寶殿能夠凌空而起,與背後的三聖大殿成水平高度,更顯王靈官鎮館護法的威嚴。不過各位要注意的是,平常護法寶殿是不會對外開放的,各位可以在樓梯處向上遙望。

王靈官是道教宮觀中十分常見的護法神。普遍的靈官殿都是修建在宮觀建築群臨近山門的前沿,以鎮懾群魔,護衛宮觀。

王靈官原名王惡,是湘陰浮梁之廟神,因其吞噬童男童女,於是薩守堅祖師就飛符火焚其廟,將王惡燒成火眼金睛。王惡不服,奏告於天庭。玉帝遂賜慧眼及金鞭予王惡,准其查察薩祖師有否犯過。十二年間,薩祖師竟無過失,王惡全心誠服,拜薩祖師為師,隨侍護教。薩祖師替王惡更名為王善,並奏告天庭。王善遂被封為先天御前雷霆猛吏三五火車紏罰鐵面無私豁落雷公職,專治不忠不孝、違背君親師友諸事,並誓斷妖魔,掃邪皈正。 現今道觀所塑的王靈官神像,多為紅臉赤髮,滿髯高翹,開口露牙,披甲執鞭,腳踏火車,正對山門。額上有火眼金睛,能辨識真偽,護鎮宮觀。

福德祠供奉福德正神。福德正神通稱土地公,各個地方都有各自的土地公,是負責守護地方的神明。因為土地公有造福鄉里,施德萬民之功,所以被尊號為「福德正神」。蓬瀛仙館的福德祠位於正門入口側,有對聯:「正直為神,萬方景仰;無私守土,四海咸欽。」